源码阅读系列 YYKit
宏定义
YYSYNTH_DUMMY_CLASS
/**
Add this macro before each category implementation, so we don't have to use
-all_load or -force_load to load object files from static libraries that only
contain categories and no classes.
More info: http://developer.apple.com/library/mac/#qa/qa2006/qa1490.html .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Example:
YYSYNTH_DUMMY_CLASS(NSString_YYAdd)
*/
#ifndef YYSYNTH_DUMMY_CLASS
#define YYSYNTH_DUMMY_CLASS(_name_) \
@interface YYSYNTH_DUMMY_CLASS_ ## _name_ : NSObject @end \
@implementation YYSYNTH_DUMMY_CLASS_ ## _name_ @end
#endif
有两个知识点
这个类的作用
这里有解释 Building Objective-C static libraries with categories这个宏定义的功能上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。在每个类别实现之前添加这个宏,这样我们就不必使用-all_load或-force_load来从只包含类别而不包含类的静态库加载对象文件。 在用第三方库、类或者静态库时,我们常常在Xcode的Build Settings下Other Linker Flags里面加入-ObjC标志。
原因:
Unix的标准静态库实现和Objective-C的动态特性之间有一些冲突:Objective-C没有为每个函数(或者方法)定义链接符号,它只为每个类创建链接符号。这样当在一个静态库中使用类别来扩展已有类的时候,链接器不知道如何把类原有的方法和类别中的方法整合起来,就会导致你调用类别中的方法时,出现”selector not recognized”,也就是找不到方法定义的错误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引入了-ObjC标志,它的作用就是将静态库中所有的和对象相关的文件都加载进来。 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,在64位的Mac系统或者iOS系统下,链接器有一个bug,会导致只包含有类别的静态库无法使用-ObjC标志来加载文件。变通方法是使用-all_load 或者-force_load标志,它们的作用都是加载静态库中所有文件,不过all_load作用于所有的库,而-force_load后面必须要指定具体的文件他们加载的位置也是在Xcode的Build Settings下Other Linker Flags里面。 所以一般加了这两个的都是存在一些扩展类。 只要加入了这个宏定义我们就不需要在添加这两个方法了。
宏中”#”和”##”的用法
使用#把宏参数变为一个字符串,用##把两个宏参数贴合在一起.
do…while(0)
#ifndef YY_SWAP // swap two value
#define YY_SWAP(_a_, _b_) do { __typeof__(_a_) _tmp_ = (_a_); (_a_) = (_b_); (_b_) = _tmp_; } while (0)
#endif
我很好奇这里的do… while (0),岂不是多次一举嘛搜索了一下do…while(0)的妙用
简单列举一下
粗看我们就会觉得很奇怪,既然循环里面只执行了一次,我要这个看似多余的do…while(0)有什么意义呢? 当然有! 为了看起来更清晰,这里用一个简单点的宏来演示:
1
2
3
4
5
6
7
#define SAFE_DELETE(p) do{ delete p; p = NULL} while(0)
// 假设这里去掉do...while(0),
#define SAFE_DELETE(p) delete p; p = NULL;
//那么以下代码:
if(NULL != p) SAFE_DELETE(p)
else ...do sth...
就有两个问题,
- 因为if分支后有两个语句,else分支没有对应的if,编译失败
- 假设没有else, SAFE_DELETE中的第二个语句无论if测试是否通过,会永远执行。
当然内心可能有别的想法
-
直接用{}括起来就可以了 #define SAFE_DELETE(p) { delete p; p = NULL;} 的确,这样的话上面的问题是不存在了,但是我想对于C++程序员来讲,在每个语句后面加分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,这样的话,以下代码: if(NULL != p) SAFE_DELETE(p); else …do sth… 其else分支就无法通过编译了(原因同上),所以采用do…while(0)是做好的选择了。
-
也许你会说,我们代码的习惯是在每个判断后面加上{}, 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,也就不需要do…while了,如: if(…) { } else { } 诚然,这是一个好的,应该提倡的编程习惯,但一般这样的宏都是作为library的一部分出现的,而对于一个library的作者,他所要做的就是让其库具有通用性,强壮性,因此他不能有任何对库的使用者的假设,如其编码规范,技术水平等。
以上摘抄自参考文章,另外还列举了一个do…while(0),在程序结构层面的妙用
version 1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bool Execute()
{
// 分配资源
int *p = new int;
bool bOk(true);
// 执行并进行错误处理
bOk = func1();
if(!bOk)
{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false;
}
bOk = func2();
if(!bOk)
{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false;
}
bOk = func3();
if(!bOk)
{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false;
}
// ..........
// 执行成功,释放资源并返回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true;
}
这里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代码的冗余,而且我每增加一个操作,就需要做相应的错误处理,非常不灵活。于是我们想到了goto:
version 2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bool Execute()
{
// 分配资源
int *p = new int;
bool bOk(true);
// 执行并进行错误处理
bOk = func1();
if(!bOk) goto errorhandle;
bOk = func2();
if(!bOk) goto errorhandle;
bOk = func3();
if(!bOk) goto errorhandle;
// ..........
// 执行成功,释放资源并返回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true;
errorhandle: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false;
}
代码冗余是消除了,但是我们引入了C++中身份比较微妙的goto语句,虽然正确的使用goto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灵活性与简洁性,但太灵活的东西往往是很危险的,它会让我们的程序捉摸不定,那么怎么才能避免使用goto语句,又能消除代码冗余呢,请看do…while(0)循环:
version3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bool Execute()
{
// 分配资源
int *p = new int;
bool bOk(true);
do
{
// 执行并进行错误处理
bOk = func1();
if(!bOk) break;
bOk = func2();
if(!bOk) break;
bOk = func3();
if(!bOk) break;
// ..........
}while(0);
// 释放资源
delete p;
p = NULL;
return bOk;
}
“漂亮!”, 看代码就行了,啥都不用说了…